查看: 567|回复: 5

[原创] 三国·赤壁 我承认我是为了权限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0-9-12 23:42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火烧赤壁该是赤壁之战中的高潮部分了。而在这高潮之前,偏偏遭遇低谷。周瑜察觉风向不对,吐血晕倒,而诸葛亮却始终是淡然的。当初,二人同时在手掌上写下“火”字,而如今风向却是西北风,若用火攻,或势必会蔓延到江东,最终引火自焚。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诸葛亮便于七星台上做法,借了一场东风。这东风借得过于玄妙,该是虚构,或是诸葛亮懂得如何预报天气,其内情终不可知。不过即是“演义”,如此安排,倒也有趣。
    诸葛亮并没有在正面战场和曹方多做抵抗,而是在曹操逃跑的路线上设伏,这个安排甚是巧妙。首先,刘备一方相较实力较弱,不宜与曹操发生正面冲突;其次,刘备一方与曹操一样,并不善于水战;再次,刘备必须和曹操冲突一场,才可显示日后占据三分天下的实力;最后,曹操在逃至乌林之西,宜都之北后曾笑曰:“吾不笑别人,单笑周瑜无谋,诸葛亮少智。若是吾用兵之时,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,如之奈何?”周瑜并没有在此处埋伏,而诸葛亮却命刘备军队再次埋伏,显出诸葛亮比周瑜技高一筹。也正是这一场后续打击,才令曹操一方再次重创,溃不成军。
   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落下不少点睛之笔。若无孔明,赤壁未必能胜;但若无周瑜,赤壁必不胜。
周瑜篇
    “七星台上卧龙登,一夜东风江水腾。不是孔明施妙计,周郎安得逞才能?”我却要问,若周郎无才能可逞,那孔明妙计只能算作多此一举了。
    在评论周瑜功绩之前,想先扯些闲话。书中周瑜并非史上之周瑜,而书中周瑜也并非妒才之周瑜。毛宗岗有评——“ 周瑜非忌孔明也,忌玄德也。孔明为玄德所有则忌之,使孔明而为东吴所有,则不忌也,观其使诸葛瑾招之之意可见矣;非若庞涓之忌孙膑,同事一君而必欲杀之而后快也。一则在异国而招之使入我国,一则在我国而驱之使入异国。试以庞涓较周瑜,则周瑜真爱孔明之至耳。”周瑜欲杀诸葛亮,并非是妒才,而是忧虑刘备之得孔明会对孙权不利。烽火年代,忠厚如鲁肃可做贤臣,却做不得谋士。
    周瑜值得称赞之处颇多,其一便是懂得把握机会。他很明确下一步摆出什么样的棋,突发事件往往能为他所用,布出一局妙棋。和曹操一句交锋小胜,他并没有因此乐昏头脑,而是很清楚地认识到蔡瑁、张允“深得水军之妙”,得出欲破曹军,“必设计先除此二人”的看法。而后预料之外出现的蒋干,就成就了预料之内的一段计谋。借蒋干之口,曹操之手,除掉曹军仅存的两名懂得水军之法的将领,又借庞涓给曹操带了条连环妙计,真是一步妙棋。
    将诈降的蔡中、蔡和留在军中,不仅显示了智谋,也显示了胆识。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,周瑜也于心中酝酿着一个诈降的计划。书中黄盖受刑的段落,虽是为了显示黄盖的忠义,却也反映出周瑜的气魄。苦肉不易,苦心便易么?正是因为周瑜有胆量有气魄去苦心,才有了火烧赤壁中的点火芯。
    “阚泽密献降书,庞统巧授连环计”一回中的主角是阚泽和庞统,但侧面观来,周瑜手下有阚泽这等人,又懂得调动凤雏庞统,也显示出他的识人之贤明,调用之气魄,布谋之风范。
    周瑜口吐鲜血,不省人事,弃三军于不顾未免太过夸张,却也显示周瑜对孙权的忠。正是因着这份对主公对家乡的忠,才有了赤壁之战中的勇。若无必胜之决心,又怎么打出大胜之仗?周瑜的这份忠,团结了军心,为赤壁之战的胜利,奠定了心理条件,也可谓人和。
    周瑜于调兵遣将也有功劳。早在出兵之前,老将程普本因周瑜年少而不服,但“观其调用,动止有法”,硬是让这位有些偏执的老将心甘情愿的“亲诣行营谢罪”,跟来做周瑜的部下。而后赤壁之战中,十二队军马调用得井然有序,也让程普“甚相敬畏”。战争中,空有好的计谋还不够,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调兵遣将,周瑜做到了这一点。
    孙权敢于任用周瑜做都督就说明了周瑜的才情满腹,手段精明。不然不会有权母“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为周瑜”的遗言。孙权在诸葛亮言语相激后,虽明确表示有对抗曹军的想法,但也并未下定决心。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的人是周瑜。若无周瑜的支持,赤壁之战必不得胜。
    赤壁之战中,处处显示着诸葛亮的精明不凡,但他终究只是“云端里看厮杀”,置身事外罢了。周瑜则不同,他是领军人物,是直接指挥赤壁之战的人,他先挫曹军锐气,又深窥曹寨,可谓做到了“知己知彼”。论功绩,周瑜比孔明,是有过之而不及。
蒋干篇
    赤壁之战若是要论功臣的话,恐怕少不了蒋干。不过这蒋干,该是孙权一方的功臣。
    曹操正自苦恼时,蒋干毛遂自荐,自愿去往江东招降周瑜。此人勇气可嘉,但做事太欠考量。虽是同窗,但他身在曹营,两军对峙之时借叙旧之名来到周瑜面前,其目的一目了然。而目的一旦被敌方知晓,胜算就小得可怜了。且江干既与周瑜是同窗,就该知道知道周瑜的秉性,却非要自不量力将其招降,真是无自知之明,无识人之明。
    得到蔡瑁、张允是细作的假消息后,不加分析,贸然告之曹操,致使曹方痛失水军大将,真可谓功劳不小。我很奇怪,照曹操的脾气为何不杀蒋干,还要第二次派蒋干去往江东?不杀蒋干,盖因曹操将错就错,不愿认错之故。但准许蒋干第二次去往江东,我就有些想不通。大概是为了表现曹操的自大吧。
    第一次去往江东,没了两名水军将领,但还有制胜的可能。第二次去往江东,直接把庞统带来了。庞统的连环计,彻底将曹军的战船浇上了汽油,就等着周瑜来烧了。这两次去江东,算是将曹军惨败的伏笔做足了。
    蒋干出场虽少,作用却大得很。没了他,黄盖诈降不成,火烧赤壁不成。综上所述,蒋干真乃功臣。

    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: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: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三国以此词起,我以此词结。古今多少事,都掩盖在了历史重重尘埃之中,再也无法回归事实。谨以此文,献给那些烽火狼烟中的故事和人物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金钱 +5 经验 +5 收起 理由
自由极乐鸟 + 5 + 5 鼓励!楼楼码字辛苦!

查看全部评分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9-12 23:43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汗、、、、发错了。。。我把文章的上半部分漏掉了。。。补上
    《三国演义》是四大名著之一,自小便对它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。但诸多原因,始终未曾涉猎。一来性不喜权谋之术;二来半文不白的语言着实略为难懂;三来三国评价虽高,却到底只是小说而非正史。孔明其人,文中赞之过甚;周瑜其人,文中贬之过甚。向来将周瑜看做一顶天立地英雄人物的我,实在不忍看其被绘作一短智妒才者。
    因着此次活动,将书中第三十七回至第五十回粗浅翻阅一番,并且看了毛宗岗的部分书评,自此改变看法。书中精巧的布局,纵横的伏笔,奇妙的勾画,处处显示着此书的大气磅礴。杜少陵诗曰:“天上浮云如白衣,斯须改变为苍狗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的权谋战局变幻多端,令人叹为观止,如仙人对弈,有张有弛,有智有谋,看点良多。而要论看点中绝伦精彩之处,非赤壁之战莫属。
    先是蔡夫人等鼠辈献荆州于曹操,刘备虽得卧龙却遭战败,无奈“弃新野,走樊城,败当阳,奔夏口”。曹操乘胜追击,欲灭孙权,将天下尽收入囊中。正此危机之时,孙、刘结成唇齿之盟,共抗曹军。曹军久居北方,不善水战,已失地利;而后误斩蔡、张,不听劝谏,又失人和;赤壁之战在即,隆冬天气忽转东风,终失天时。反观孙权、刘备一方,有诸葛亮、周瑜、庞统等多智之人;亦不乏黄盖、阚泽、张飞等忠勇之士;且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东吴乃正义之师,焉有不胜之理?曹操终落得个败走华容的下场,八十三万大军只余二十七人逃出生天。自此三方势力大变,初成天下三分之势。
    这段战事写得甚是精彩,愿以拙笔略加点评。
诸葛篇
    “淡泊宁静”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。淡泊,则其人之冷可知;宁静,则其人之闲可知。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,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。(摘自毛宗岗书评)
    正因着他的极闲极冷的性子,才促成赤壁这极忙极热之战。
    “豫州当日叹孤穷,何幸南阳有卧龙!欲识他年分鼎处,先生笑指图画中。”若论赤壁之战中,刘备一方功劳最大者,定是诸葛亮无疑。未出隆中茅庐,已知三分天下。当日隆中之对时,诸葛亮就说过:“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围也。”由此可知,孙刘结盟之事,诸葛亮谋划已久。刘备败走汉津口后,鲁肃前来“吊丧”,孔明笑曰:“大事济矣。”诸葛亮借鲁肃这个机会,正大光明顺理成章来到孙权处谋划两军联盟之事。
    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回,甚是好看。诸葛亮以三寸不烂之舌,对战张昭、顾雍等一班“小儒”,气势不输,道理不乱。以张昭等人的庸见,更衬出诸葛亮的高明。而此番舌战,绝非逞一时口舌之快,而是更有深意。刘备与孙权相较,孙权为强,刘备为弱,邀孙权同刘备结盟已是难事。群儒句句挑衅孔明,贬低刘备,诸葛亮岂能不加以辩驳?若在孙方群儒中失了刘备一方的面子,那孙、刘的合作就难上加难了。
    鲁肃曾三次叮嘱诸葛亮不可言曹操兵多将广,诸葛亮也三番应承,却在见到孙权后突然变卦。诸葛亮观孙权,暗思“此人相貌非常,只可激,不可说”,故而变卦,以言语激孙权,才让孙权在犹疑中有了与刘备结盟的想法。而后又修改《铜雀台赋》以激周瑜,又是坚定了周瑜联合刘备一方抵抗曹军的决心。
    赤壁之战中,与周瑜明中暗中斗智斗勇,周瑜几次三番欲杀孔明,孔明总能凭借无双智谋化险为夷。这一番争斗,并不单单只是自保,也是保存了刘备一方的实力。诸葛亮奇谋借箭是赤壁之战中文笔绚烂之处,写的煞是好看。这借箭并非单只是孔明与周瑜设计的应对之法,也与赤壁之战的胜利有功。周瑜可能并非无箭,但这借箭一场,却令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支箭。纵曹方军力强盛,也着实是个不小的损失。诸葛亮在离去之前大呼:“谢丞相箭。”,乱了曹方军心,挫了曹方士气。
    火烧赤壁该是赤壁之战中的高潮部分了。而在这高潮之前,偏偏遭遇低谷。周瑜察觉风向不对,吐血晕倒,而诸葛亮却始终是淡然的。当初,二人同时在手掌上写下“火”字,而如今风向却是西北风,若用火攻,或势必会蔓延到江东,最终引火自焚。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诸葛亮便于七星台上做法,借了一场东风。这东风借得过于玄妙,该是虚构,或是诸葛亮懂得如何预报天气,其内情终不可知。不过即是“演义”,如此安排,倒也有趣。
    诸葛亮并没有在正面战场和曹方多做抵抗,而是在曹操逃跑的路线上设伏,这个安排甚是巧妙。首先,刘备一方相较实力较弱,不宜与曹操发生正面冲突;其次,刘备一方与曹操一样,并不善于水战;再次,刘备必须和曹操冲突一场,才可显示日后占据三分天下的实力;最后,曹操在逃至乌林之西,宜都之北后曾笑曰:“吾不笑别人,单笑周瑜无谋,诸葛亮少智。若是吾用兵之时,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,如之奈何?”周瑜并没有在此处埋伏,而诸葛亮却命刘备军队再次埋伏,显出诸葛亮比周瑜技高一筹。也正是这一场后续打击,才令曹操一方再次重创,溃不成军。
   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落下不少点睛之笔。若无孔明,赤壁未必能胜;但若无周瑜,赤壁必不胜。
周瑜篇
    “七星台上卧龙登,一夜东风江水腾。不是孔明施妙计,周郎安得逞才能?”我却要问,若周郎无才能可逞,那孔明妙计只能算作多此一举了。
    在评论周瑜功绩之前,想先扯些闲话。书中周瑜并非史上之周瑜,而书中周瑜也并非妒才之周瑜。毛宗岗有评——“ 周瑜非忌孔明也,忌玄德也。孔明为玄德所有则忌之,使孔明而为东吴所有,则不忌也,观其使诸葛瑾招之之意可见矣;非若庞涓之忌孙膑,同事一君而必欲杀之而后快也。一则在异国而招之使入我国,一则在我国而驱之使入异国。试以庞涓较周瑜,则周瑜真爱孔明之至耳。”周瑜欲杀诸葛亮,并非是妒才,而是忧虑刘备之得孔明会对孙权不利。烽火年代,忠厚如鲁肃可做贤臣,却做不得谋士。
    周瑜值得称赞之处颇多,其一便是懂得把握机会。他很明确下一步摆出什么样的棋,突发事件往往能为他所用,布出一局妙棋。和曹操一句交锋小胜,他并没有因此乐昏头脑,而是很清楚地认识到蔡瑁、张允“深得水军之妙”,得出欲破曹军,“必设计先除此二人”的看法。而后预料之外出现的蒋干,就成就了预料之内的一段计谋。借蒋干之口,曹操之手,除掉曹军仅存的两名懂得水军之法的将领,又借庞涓给曹操带了条连环妙计,真是一步妙棋。
    将诈降的蔡中、蔡和留在军中,不仅显示了智谋,也显示了胆识。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,周瑜也于心中酝酿着一个诈降的计划。书中黄盖受刑的段落,虽是为了显示黄盖的忠义,却也反映出周瑜的气魄。苦肉不易,苦心便易么?正是因为周瑜有胆量有气魄去苦心,才有了火烧赤壁中的点火芯。
    “阚泽密献降书,庞统巧授连环计”一回中的主角是阚泽和庞统,但侧面观来,周瑜手下有阚泽这等人,又懂得调动凤雏庞统,也显示出他的识人之贤明,调用之气魄,布谋之风范。
    周瑜口吐鲜血,不省人事,弃三军于不顾未免太过夸张,却也显示周瑜对孙权的忠。正是因着这份对主公对家乡的忠,才有了赤壁之战中的勇。若无必胜之决心,又怎么打出大胜之仗?周瑜的这份忠,团结了军心,为赤壁之战的胜利,奠定了心理条件,也可谓人和。
    周瑜于调兵遣将也有功劳。早在出兵之前,老将程普本因周瑜年少而不服,但“观其调用,动止有法”,硬是让这位有些偏执的老将心甘情愿的“亲诣行营谢罪”,跟来做周瑜的部下。而后赤壁之战中,十二队军马调用得井然有序,也让程普“甚相敬畏”。战争中,空有好的计谋还不够,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调兵遣将,周瑜做到了这一点。
    孙权敢于任用周瑜做都督就说明了周瑜的才情满腹,手段精明。不然不会有权母“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为周瑜”的遗言。孙权在诸葛亮言语相激后,虽明确表示有对抗曹军的想法,但也并未下定决心。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的人是周瑜。若无周瑜的支持,赤壁之战必不得胜。
    赤壁之战中,处处显示着诸葛亮的精明不凡,但他终究只是“云端里看厮杀”,置身事外罢了。周瑜则不同,他是领军人物,是直接指挥赤壁之战的人,他先挫曹军锐气,又深窥曹寨,可谓做到了“知己知彼”。论功绩,周瑜比孔明,是有过之而不及。
蒋干篇
    赤壁之战若是要论功臣的话,恐怕少不了蒋干。不过这蒋干,该是孙权一方的功臣。
    曹操正自苦恼时,蒋干毛遂自荐,自愿去往江东招降周瑜。此人勇气可嘉,但做事太欠考量。虽是同窗,但他身在曹营,两军对峙之时借叙旧之名来到周瑜面前,其目的一目了然。而目的一旦被敌方知晓,胜算就小得可怜了。且江干既与周瑜是同窗,就该知道知道周瑜的秉性,却非要自不量力将其招降,真是无自知之明,无识人之明。
    得到蔡瑁、张允是细作的假消息后,不加分析,贸然告之曹操,致使曹方痛失水军大将,真可谓功劳不小。我很奇怪,照曹操的脾气为何不杀蒋干,还要第二次派蒋干去往江东?不杀蒋干,盖因曹操将错就错,不愿认错之故。但准许蒋干第二次去往江东,我就有些想不通。大概是为了表现曹操的自大吧。
    第一次去往江东,没了两名水军将领,但还有制胜的可能。第二次去往江东,直接把庞统带来了。庞统的连环计,彻底将曹军的战船浇上了汽油,就等着周瑜来烧了。这两次去江东,算是将曹军惨败的伏笔做足了。
    蒋干出场虽少,作用却大得很。没了他,黄盖诈降不成,火烧赤壁不成。综上所述,蒋干真乃功臣。

    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: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: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三国以此词起,我以此词结。古今多少事,都掩盖在了历史重重尘埃之中,再也无法回归事实。谨以此文,献给那些烽火狼烟中的故事和人物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0-9-12 23:49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字小,而且很密....
先支持LZ个吧~毕竟你把它打出来也不容易~~
坐着沙发慢慢看~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0-9-13 08:39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主有心,不妨再写一阙《周郎叹》如何?想那周瑜也是一代风雅儒将,英年早逝委实可惜。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0-9-13 09:47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话说三国我相对比较大爱得是…小周瑜和典韦…忒爱他们…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0-9-13 10:14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额,好长一篇…我比较喜欢周瑜和诸葛亮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诗舞翩翩—刘诗诗官网

反馈

投诉举报 意见反馈 用户协议 论坛规则

反馈须知: 切勿滥用举报,任何与举报相关的信息必须属实!

网站资源

  • 微信
  • 微博

ICP备案号:冀ICP备2021024196号-5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 诗舞翩翩—刘诗诗官网

诗舞翩翩—刘诗诗官网   本站由秦皇岛创诚网络科技提供技术支持

GMT+8.5, 2024-4-30 00:55 , Processed in 0.09583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